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旱区节水农业研究院» 新闻动态» 综合新闻

【校十佳毕业生】 潘岱立

       发布日期: 2019-07-01     

潘岱立:不忘初心,永远走在探索未知世界的路上

  潘岱立,男,山东德州人,中共党员,水土保持研究所2014级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研究生。十年西农,他荣誉颇丰,2009年曾获一等专业奖学金,2010年英才杯辩论赛最佳辩手,2018年中国旱区节水农业研究院第十届暨农业高效用水与水安全学科群第二届博士生学术论坛优秀汇报二等奖,2019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曾以第一作者身份先后发表SCI论文5篇,中文论文1篇,会议论文1篇,2018年参加欧洲地理学大会并做墙报汇报。

  善于发现 勤于思考

  永远保持好奇心的人是永远进步的人!

  潘岱立常说:“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科研工作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研究人员不仅需要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建立一定的知识体系,还需要有一双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只有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才能解决问题。

  步入科研的道路,少不了单调和枯燥,保持一颗好奇心,发现自己的兴趣才能走得更远。潘岱立不仅充满了对科研的热爱和知识的渴望,还有着一颗热衷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一个柳絮纷飞的春日下午,潘岱立在去学习室的路上思考着自己的实验,不经意间发现路边一排排整齐的牧草拦截了很多柳絮,这给了他很大的灵感,马上联想到自己研究的牧草植被过滤带,其拦截泥沙的过程虽然难以用图片直接体现,但是它与拦截柳絮的原理却与之相似啊:只不过径流改为风,泥沙改为了柳絮!他为这种发现兴奋不已,享受这种探索的快乐。兴趣是最好的导师,潘岱立一步步实现了将自己的兴趣和科研方向相结合,最终满足感替代了枯燥感。

坐得住的“地铺”博士

  十年磨一剑,梅香苦寒来!读博士的日子带给了潘岱立许多艰辛,但更多地带给了他欢乐和探索未知世界的满足感。科学的探索从不是一帆风顺的,他既见识过黄土高原生活的质朴,也体验过科学实验的艰辛。他以实验室为自己的第二个“家”,学习室里一个褥子一床被子度过三年,“地铺”博士的称号是对他科研精神的肯定。

  在与潘岱立的交谈中,你会发现这是一个平易近人、成熟沉稳的人。谈及学习他常常说:“要真正做下去,学习要坐得住,成年人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在遇到难题和瓶颈时,他认为哪里不会、哪个知识点不懂,这是基础没有打好;他的经验就是去查缺补漏,先补基础,从本科课本中、从书籍文章中去补,学习好的思想和方法,磨刀不误砍柴工。

赤子之心 诚朴勇毅

  回忆起在西农的十年时光,潘岱立感慨这些年得到了很多,也失去了很多。对于取得的成绩,感恩周围人的帮助和支持;对于失去的,他将默默记在心中,作为对初心的纪念!  一个人最小的价值是为了自己而奋斗,最大的价值体现在为祖国的前途和未来而努力。谈及当初为什么选择水保这样一个比较辛苦的专业时,他笑着说是为了最初的梦想。潘岱立回忆起高中时家乡的环境就比较糟糕,他说:“既然有问题我就要去治理它!”,怀着为祖国的绿水青山做贡献的理想,潘岱立毅然选择了水保事业。

  潘岱立表示从未为这个选择感到后悔,既然要做一件事,就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就要努力把它做好。不轻言放弃,有所坚持,必有收获!

编辑:牛秀峰; 终审:戚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