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至 6日,第四届国际干旱大会(InterDrought IV)在西澳大利亚州首府柏斯召开。111项目组成员、我校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邓西平研究员、张岁岐研究员和徐炳成研究员等应邀组团赴会并进行了短暂的会后考察,本次国际大会的主要宗旨是在回顾近年来国际干旱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探讨建立分子水平和田间植物(作物)整株水平抗旱性研究间的关系,寻求科技在旱区作物/植物改良和田间管理中正确利用的可能性以增加干旱环境下作物产量和稳定性。会议明确要求应重点关注面临干旱加剧、水资源减少和食物供应不足等问题的贫穷和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共有来自50多个国家、地区和机构的近400名代表参加了这次大会。
会上,我校徐炳成研究员作了“不同水肥条件下黄土丘陵区乡土草生物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相对竞争能力”的大会报告,就近年来在白羊草与达乌里胡枝子混播下的生物量、根冠关系、水分利用和种间关系及对水肥响应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同时邓西平、张岁岐研究员等人在大会期间展出了“挖掘我国黄土高原旱地农业水分生产潜力”、 “我国旱地小麦灌浆过程中的碳水化合物转运”、“水孔蛋白调控了小麦进化中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以及“干旱诱导的甜高粱叶片光系统II反应”四个展板,同与会专家进行了交流。
根据会务组安排,会议期间,代表团考察了西澳国王植物园和Boyagin自然保护区西澳旱地小麦带,参观了相关乡土植物研究实验室和培育机构,对西澳大利亚在乡土植物保护、种质资源筛选与保存、乡土植物抗旱生理学和生物学特征研究,以及在荒漠区的合理利用等进行了详细了解。
会后,代表团还访问了西澳大学、默多克大学和悉尼科技大学,与相关专家就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作物生产与抗旱管理等进行了交流,并就研究生联合培养、学术交流、项目合作和海外人才引进等进行了会面和商讨。
111项目组团参加第四届国际干旱大会
发布日期: 2013-09-09
编辑:牛秀峰;
终审:戚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