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受国家发展改革委委托,教育部科技司组织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康绍忠教授带领的专家组对旱区作物高效用水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项目进行了验收,专家组听取了项目建设总结报告,审阅了相关资料,现场考察了工程实验室研发基地及示范基地,认为我校全面完成了“旱区作物高效用水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项目”,一致同意通过验收。专家组希望该实验室在研究能力大幅提高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技术与产品的示范推广与应用,加强实验室平台的开放共享,为我国旱区节水农业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我校旱区作物高效用水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项目于2011年获批,是国家促进粮食增产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落实“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的重要举措。
项目实施以来,实验室在吴普特主任的带领下,围绕旱区作物高效用水需要突破的重点技术,建设了节水灌溉技术与装备等3个重大技术与产品研发平台,包括灌溉水力学大厅、作物根系观测实验场、农田水分转化试验场等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设施,旱区作物高效用水研究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国际土壤学会主席Rattan Lal教授在参观后评价说,这些都是世界上最好的设施。
项目突破了雨水资源化等5项旱区农业高效用水关键技术,开发出太阳能驱动喷灌机组等4类节水灌溉产品与装备, 其中土壤扩蓄增容制剂、卷盘式太阳能驱动喷灌机等在企业实现了转化,还建立了4000余亩示范基地,推广应用面积2500余万亩,技术应用后使降水利用率提高10%,农田灌溉水利用率提高15%。2013年10月,国务院副总理汪洋来实验室视察,对该实验室的节水产品研发与推广工作给与称赞。
通过项目的实施,该实验室凝聚了一支学术思想活跃、富有创新精神的研究队伍,显著提升了旱区作物高效用水创新能力。5年来,实验室共承担国家“863”、科技支撑计划等项目50余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8件,其中授权26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奖7项,发表论文580余篇,其中SCI/EI收录270余篇。
实验室建设项目负责人吴普特研究员作汇报
专家组现场考察实验室节水产品生产
专家组审阅质询现场